张若名 (1902-1958)

1902年2月23日,张若名出生于河北清苑县的乡村里,家境殷实,父亲是一名军人。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张若名与郭隆真(1894-1931),邓颖超(1904-1992)等人一起组织了多个女性团体,该年9月和周恩来(1898-1976)一起创建了觉悟社。

1920年,由于参加游行示威反对警察逮捕学生,张若名和觉悟社的其它成员被捕入狱6个月。之后,觉悟社几位社员决定赴法勤工俭学。张若名于1921年1月到达法国之后,并没有与在法国工厂勤工俭学的学生聚在一起,而是和周恩来一样,一边学习法文,一边为报社写稿。

1927年10月,里昂中法大学招收在法的中国学生,张若名通过考试,进入里昂中法大学寄读。

在里昂大学,张若名完成了研究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的博士论文《纪德的态度》,并因此成为第一位获得法国博士学位的中国女学生。论文在1930年出版。纪德自己也对张若名的这篇论文给予好评。此外,全世界都予以高度评价。

引人注目的是,在法国既能投身政治活动又能很好地完成学业的人数极少,而张若名就是其中之一。

在1930年,张若名与中法大学的同学杨堃(1901-1998)结婚。杨堃于1921年来到里昂,师从马赛尔·莫斯(Marcel Mauss),被誉为中国民族学之父。

1930年,夫妇二人途经德国和苏联归国。从此张若名将时间全部投入到教授法国文学和将中国作品翻译成法文的工作中去。但在1958年反右运动中,张若名受到迫害逝世,年仅56岁。

所著研究纪德的论文后翻译成中文,并于1994年在北京出版,书名为《纪德的态度》。


苏雪林 (1900-1999) | 学习生活


谢鸣:里昂中法大学馆藏所有者里昂第三大学。

摄影:里昂市立图书馆,迪迪埃•尼可尔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