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 fonds chinois 里昂市立圖書館中文部
張若名 (1902-1958)
1902年2月23日,張若名出生於河北清苑縣的鄉村裡,家境殷實,父親是一名軍人。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時,張若名與郭隆真(1894-1931),鄧穎超(1904-1992)等人一起組織了多個女性團體,該年9月和周恩來(1898-1976)一起建立了覺悟社。
1920年,由於參加游行示威反對警察逮捕學生,張若名和覺悟社的其他成員被捕入獄6個月。之後,覺悟社幾位社員決定赴法勤工儉學。張若名於1921年1月到達法國之後,並沒有與在法國工廠勤工儉學的學生聚在一起,而是和周恩來一樣,一邊學習法文,一邊為報社寫稿。
1927年10月,里昂中法大學招收在法的中國學生,張若名通過考試,進入里昂中法大學寄讀。
在里昂大學,張若名完成了研究法國作家安德烈·紀德的博士論文《紀德的態度》,並因此成為第一位獲得法國博士學位的中國女學生。論文在1930年出版。紀德自己也對張若名的這篇論文給予好評。此外,全世界都予以高度評價。
引人注目的是,在法國既能投身政治活動又能很好地完成學業的人數極少,而張若名就是其中之一。
在1930年,張若名與中法大學的同學楊堃(1901-1998)結婚。楊堃於1921年來到里昂,師從馬賽爾·莫斯(Marcel Mauss),被譽為中國民族學之父。
1930年,夫婦二人途經德國和蘇聯歸國。從此張若名將時間全部投入到教授法國文學和將中國作品翻譯成法文的工作中去。但在1958年反右運動中,張若名受到迫害逝世,年僅56歲。
所著研究紀德的論文后翻譯成中文,並於1994年在北京出版,書名為《紀德的態度》。
謝鳴:里昂中法大學館藏所有者里昂第三大學。
攝影:里昂市立圖書館,迪迪埃•尼可爾先生。